出生年份: 1956~年
擅 长: 国画
毕业院校: 中国美术学院
创作年代 | 2015年作 | 尺寸 | 136*34cm |
---|---|---|---|
材质 | 装裱 | ||
题材 | 所属系列 | 老故事 | |
作品描述 | 清代雍正年间新增的“西湖十八景”有“梅林归鹤”一景。孤山北侧,有放鹤亭,曲桥和林和靖处士之墓,周围有梅。 林和靖即北宋钱塘文人林逋,字君复,杭州钱塘县人,一生爱梅,曾写下许多诗作,《山园小梅》可称为代表: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古人常赋予植物以拟人的品格,最典型的就是“四君子”,梅兰竹菊。梅以冷艳傲霜,独立不羁居首位,而林逋正持有梅之品格。他自小善学,饱读经史,孤高自好。成年后,游历江淮。至40 岁,回归故里,泛舟一叶于西湖,遍游青山绿水,拜访四方寺院,最后选定孤山山阴结庐,植梅养鹤。据说林逋种植了三百六十多株梅,许多人前来观赏。梅花、青梅可卖,以此补贴生计。生计尚稳,人能守穷,守孤,守无,于是有了山园中那首对梅的赞颂,将梅之姿态品行与人之清高惬意混然一体。此诗已出,吸引更多文人雅士赏梅作诗,还留下来与林逋对诗清谈。林逋常常驾舟外出,如有客人前来拜访,家童放鹤,鹤翔天空,主人望见,即会返回。他若没有看见,说不准会在哪座寺院,与僧人品茶论佛。所以,尽管隐逸,友人不少,精神不匮。 据说有二十多年,林逋未曾踏入杭城一步。而杭城有许多名人造访孤山,梅尧臣、范仲淹和好几任杭州太守也专程前来。有了交流,林逋的诗作遂在杭城流传,甚至越传越远,连身在开封的真宗皇帝也“闻其名,赐粟帛,并诏告府县存恤之。”林逋作诗不存诗,有心人记下,流传下来。 林逋隐逸时不娶妻生子,后人称“梅妻鹤子”。后来有关于后代的各种说法,然而我以为有没有后代已经不重要。这位“隐逸诗人”的极端身世对后代的影响倒是很重要的。尤其在强化中国文人仕途的进退思维上,丰厚文人艺术的“逸品”质地上,都是不可或缺的。 林逋渐老,将墓穴建于庐边。据说死后杭州太守李谘守棺七日后顺其愿葬之。林逋生生死死与西湖一起,与孤山共存。常说:“孤山不孤”,就是说有太多名士愿意陪伴它,与它生死与共。林逋死后,宋仁宗赐号“和靖先生”。 又有文章说,南宋定都杭州,在孤山建“四圣延祥观”,大举动迁孤山上的房屋墓地,唯独下旨保留林逋墓。 梅花按自己的意愿在百花凋零,飞雪严霜时独自傲放。当百花齐放,争奇斗艳时,静静地结果,藏秀枝与浓叶之下。 林逋似梅,读其故事如品佳酿,随人年岁增长,醇味越来越浓。 |
出生年份: 1956~年
擅 长: 国画
毕业院校: 中国美术学院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