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沙鸿
池 沙 鸿 简 介
池沙鸿浙江画院一级美术师、浙江省美术家协会顾问、浙江省中国人物画研究会会长、浙江省政协诗书画之友社副理事长、浙江省陆俨少艺术研究会理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从山水画中来
池沙鸿
浙美77级国画系,中国山水画作为主课之一。朱恒有老师开第一课,之后有潘韵、孔仲起、童中焘等老师带过班,观摩过陆俨少先生作画,听过金浪先生、姚耕云老师的讲座。
学习从临摹古人入手,范宽、郭熙、李唐、董源、马远、夏圭、黄公望、王蒙、倪瓒、石涛和宋佚名扇面等。结合王伯敏老师和图书馆中的学史读画,心随着古人走。久了,感觉古人笔下是山又非山。古人让我在画中游走、静心、感受不一样的诗境,纠结于数不清的技术障碍,让我将大部分关注落实到他们各自构建的作画程式上。有些整幅临摹的工作强度似乎与几十小时对付一幅光影石膏素描一样。曾有一次在进程一半时,老师一句“气息不对”,只能换纸重来。
自从开始临摹古人,觅读古画后,只要走入真山真水,便会很学究地寻找可入画的树、石、涧、峰、谷,将不同的自然实景归入各位古人的画风或笔路。每每寻得自以为对号入座的古人,颇有成就感。
同时,杭州周边的茶园、密林、大樟、香桂,白墙黛瓦,满山生机盎然的浓树淡竹变得很不入画。因为古人的树石法和各种皴法用不上,没有萧瑟超逸之气,更没有倪云林的三角凉亭、古桥。自幼熟悉的郁郁葱葱的亲切感好像被闲置了,脑子在姿横的生命前被文人艺术的“逸”劝开了。
中国山水画真正的文人化发展成熟于元代,文人不服于山河沦落,因此“逸”被推崇。独钓寒江,隐居深山,淡泊萧瑟,宁静致远,成为习常。即便“青卞隐居”也要把本来平缓的卞山画成深坳冷僻的模样。这与人物画深入生活,释放情感,注重写实的方向完全相反。
山水画学习也临摹今人,范本来自两位先生:顾坤伯与陆俨少。顾坤伯亦如古人,温文尔雅,程式明晰,尤其是树法。而陆俨少的雁荡山写生稿凶悍得全无古人,甚至让人瞬间找不到规律。常有大块的浓墨一笔拖过,连带着浓淡枯湿变幻多端的运笔和大堆墨点,似有海上画派花卉的笔路,满纸灵动。然而,丘壑感强,现场感足。也曾两次由童中焘老师带去看陆俨少先生作画。从白纸一角开始款款起笔,一树一石画起,慢慢叠加,铺陈到整个画面,山川大局顺着这岩石和树木的长势,随机而成。画面是动荡的,然而作画过程极为平静,心如止水。陆先生一边画一边说要多到山里去看看,读书读画,风景也是要读的。这样才能画得自由。几年后,我第一次到雁荡山,对号入座的画家只有潘天寿和陆俨少。雁荡山花、大小龙湫、合掌峰、观音洞、那块潘式巨石、遍山坡高树、满石崖乱皴。两位大师的画作曾让我神游雁荡,而身处实地让我明白他们给大自然换了一个活法。他们那里没有文人的萧瑟,有的是贴近自然生活,生机勃勃的存在,有着既浸润自然又超越自然的逸气。童年时代在杭州山林中享受到的生命感,于此刻恣意流淌。
而对于生命的体验,在孔仲起、潘韵两位老师带班写生时冲击感最强。在临摹古人的过程中,我心安理得地由古人牵手游弋。离开古人,潘韵老师用大笔挥洒写意的黄山云松,拆除了山水画与花鸟画的篱笆。孔仲起老师面对杭州烟霞洞大片绿油油的爬山虎碎碎念:这里像写小楷,有聚有散,这几根藤是骨头,掌握节奏,长线如篆,皴擦也要有功力……然后把缠绕得混乱不堪的滕与树整理成有序好看的画面。说:这是你们找不到临本的,是鲜活的,但是要能够表现,要用笔来写。孔仲起老师带写生的地方还有灵隐飞来峰石窟、柳浪闻莺的柳树林等,均找不到对号入座的古人,只有靠自己所见所感。毕业以后,我看世间,包括山水以外的万物,只要有所感动,便会慢慢琢磨,形成相应的方法,应物象形,再没有不入画一说。
有了写生课以后,“从笔笔有古人,到笔笔无古人”,“从无法到有法,从有法再到无法”等教诲渐多。也知道了李可染的名句“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周沧米老师有句话:五代之前无范宽,范宽笔下无古人。那时候整个社会不提“个性”,老师们也都不点破。但是,我懂,也看懂米友仁的潇湘图、贯休的罗汉、梁楷的泼墨仙人,八大的山水、金农的墨梅、徐文长的花卉乃至他笔下因笔墨生鲜而活着的螃蟹。感觉到笔墨构成的抽象美感都借着造化在自由呼吸。当十九世纪末塞尚的经典名句“艺术是与自然平行的一个和谐体”被我知晓,我感觉这种和谐是中国古人与生俱来的。
那年,童中焘老师带我们去浙江博物馆看黄宾虹首展。在他的提示下,我迷失在笔墨的节奏、厚度、弹性、功夫、韵味、动感、水晕、叠化的多重感觉中,随着画面走入内心模仿,乃至看见半盲老画人随性反复的作画样态。童中焘老师说“若没有天真之气,别学黄宾虹”。这是大学四年中最为震撼内心的一次读画。童老师真懂黄宾虹,并且直指大家的内心,让你开始感觉自己,寻找画由心生的自然状态。多少年后,在读《史记·孔子世家》中孔子学鼓琴于师襄子一节,感觉童老师已经为 “为人”二字给出了注脚。
童中焘、孔仲起二位老师都认为学生的画风像老师,是老师的失败。花鸟画卢坤峰老师、人物画山水画兼长的周沧米老师也表达过同样的观点。书法刘江老师则说学的经典越多越不会像某人某派。“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做老师就是搀扶你们一下,这根拐杖扔得越早越好。学生要纵览古今,师古师今,但不要泥古不要跟人,不要戴别人的眼镜看世界,不要被古人踩在脚下。按陆俨少先生的意思,必须全身心走入传统,因为传统中有“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古训。“心源”是艺术发生的根本。画人最终靠个人禀赋、学识积累和深厚功底“胜过他人”,这个他人自然既包含今人亦包含古人。在毕业前悟到这个道理是大学期间最为幸运的事情,也是老师们最为无私的恩赐。
儿时在湖滨交警的岗亭下骑着铁栏杆看着熙熙攘攘的车流人群,一个下午迅速流失。延续着,在拥挤的庆春路背靠梧桐品街景;与高中同学在上旺茶叶地里、在西湖边涂抹着水彩风景;在大山深处砍柴;在工厂里描绘大张机械图纸;入藏驾车日夜跋涉,以至于个把月与打工者一样默默完成巨幅作品。我常常在过程中感觉到心灵的飘逸,特别安静。我以为这种安静与独钓寒江、春山读书、樵夫观棋的安静没什么两样。安静不以环境决定,而以内心决定。所以,我终能在陆俨少动荡的笔触和李可染大块浓墨中,在孔仲起如山的大潮大海中、如鹰俯瞰的大地中,在童中焘天目雪霁、禹王大殿、众多的西湖风景中感受到那种心底的安静。我循着他们的安静很自然地感受到自己安静的存在和画由心生的路径。这个路径可称为“超然物外”,直面真山真水真性情,而不追逐时髦,以非本性的东西去标识自己。
黄宾虹小像 2015年
于是,我一路游荡跋涉,东张西望,有心却又无心。静观、写生、拍照、随性编造。走不完的路,画不完的风景,领不完的感悟,猜不透的未来。无所谓人物山水花鸟,无所谓城市乡村,无所谓古老现代,只要触动我,有意思,都有可能做成画面。
读画、读人、古今相聚、中外融合,反反复复,生生熟熟。在我笔下,王蒙的繁复枯笔、八大的湿润简笔与今人的建筑样式可以互相谦让,求同存异,编织成似谁又非谁,似程式却又即兴的语句。毛笔书写的笔线可以与亨利摩尔的形线组成二重奏再现佛窟、岩崖。当有内心表达的迫切时,总会寻觅许多语言组合,常会有新鲜的感觉拨开习惯的套路引诱自己去触摸,一切无可无不可,一切以意愿、情感是否落地为目标。落不了地不要紧,换一种方式再来。犹如解题、犹如破局,一直尝试走出舒适区。建立这样的绘画创作习惯,受益于吴山明老师和走出校门后遇见的曾宓老师,他们与我的交流探讨和他们的实践让我深深感受到:永葆艺术青春的前提是接受无数的陌生,创造无数的陌生,不断学习,不断更新自己,迎来学不完的经验,觅不完的新鲜,编不完的手段。由此在人生路上生长不息,自由呼吸。这样的状态令人快乐。
如果说人物画创作让我掌握了从西方写生造型的方式与中国“胸有成竹”随心默写、笔笔生发的方式自由交替。山水画创作则让我在绘画中体会到“超然物外”的安静,没有持念,没有追求,让灵魂飘荡在现时现境中,沉底于随缘随心的绘画表述状态中。
作 品 欣 赏
松阳蔡宅村2020年
绍兴泗龙桥2020年
绍兴书圣故里2020年
绍兴古纤道2020年
东阳尚周村2020年
苍南霞关镇2019年
仙居圣塘村2018年
丽水大港头2018年
苏州新区2018年
武义郭洞村2018年
湖南湘西2016年
甘肃渭水边2016年
甘肃陇西2016年
烟霞古洞2015年
湖心平眺2015年
北山晚秋2015年
城市山水2015年
杭州市民广场2015年
文澜书阁2015年
吴山天风2015年
省府大楼2015年
杭州老鼓楼2015年
石屋洞天2015年
南屏晚钟2015年
青田石门2014年
庆元如龙桥2013年
飞跃嘉禾2012年
苏州留园2011年
廊桥-泰顺北涧桥2005年
廊桥-景宁护关桥2005年
廊桥-泰顺刘宅桥2005年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